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杂诗

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苟免饥寒外,余事尽疏残。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文学创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韦应物的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这些经历也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译文

我身体多病,思念着田园家乡;县里百姓流亡,我深感愧对俸禄,听说你要来探望我,我多次在西楼望月,期盼你的到来,又有谁在徭役之外得到怜悯呢?上天也吝啬给予深厚的恩赐,除了勉强免于饥寒之外,其他的事情我都已经疏远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思念家乡,同时因看到百姓流亡而深感愧对朝廷的俸禄,在听闻友人要来探望的消息后,他多次在西楼望月,期盼友人的到来,诗人也意识到,在徭役繁重的社会里,很少有人能得到真正的怜悯和恩赐,自己也只是勉强免于饥寒,对其他事情已经无心顾及。

赏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颔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则通过期盼友人来访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颈联“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徭役繁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象,尾联“苟免饥寒外,余事尽疏残”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疏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当时,他因身体多病而思念家乡,同时看到百姓因战乱和徭役而流离失所,深感愧对朝廷的俸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