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一

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出自哪首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

桑条今已合,禾黍去年孙。

野老念牧子,倚杖候柴门。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岁月流转,才知往年的农事有误;而今秋耕之事,尚难定论,桑树枝条如今已长得茂密交缠,去年的禾黍已繁衍出新的子孙,村中的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孩童,倚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农夫扛着锄头归来,彼此相见,亲切地交谈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农事的深刻反思,首联“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农事决策的反思和对当前秋耕的谨慎态度,颔联“桑条今已合,禾黍去年孙”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繁衍,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老人等候孩童和农夫归来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岁事知前误”开篇,既表达了对农事的深刻反思,也暗示了人生的哲理——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总会不断学习和成长,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将田园生活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事的深刻反思,或许是在经历了仕途的波折后,诗人更加珍惜这份宁静与和谐,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事的重要性,他在这首诗中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田园诗歌的特点——以自然为背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