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赋命薄,平地成怨仇。的解释

诗词原文

怨情

岂知赋命薄,平地成怨仇。的解释

唐·刘长卿

绮窗香绕砌,罗幌夜褰帷。

岂知赋命薄,平地成怨仇。

月色入帘风动竹,倚床愁对双明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流寓江南一带,晚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的诗作擅长五律,内容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华丽的窗户外香气缭绕石阶,轻柔的帷幔在夜晚轻轻掀起。

哪里知道命运如此薄幸,竟在平静的生活中结下了怨恨。

月光透入窗帘,风吹动竹子沙沙作响,我倚在床上愁对着两颗明珠(比喻内心的愁苦和失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夜晚的闺房中的情景,表达了命运无常、平地起波澜的哀怨之情,前两句通过绮窗、罗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怨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怨和失落,首句“绮窗香绕砌”以华丽的窗户和缭绕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环境,与后文的哀怨形成鲜明对比,次句“罗幌夜褰帷”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主人公的孤独,后两句“岂知赋命薄,平地成怨仇”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怨恨,最后两句以月光、风声、竹子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和失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长卿个人的政治失意和身世之悲有关,刘长卿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对社会的黑暗和命运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夜晚,面对自己的孤独和失落,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自己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怨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