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的解释

诗词原文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的解释

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两叶,雪点寒灯梦醒,霜凝泪脸花钿,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底事,凄凉如此,欢娱零落,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朝代:南宋末年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次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退至临安,随后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坚决反对议和,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留,五天后,在押解北上途中,于镇江脱逃,后来文天祥继续抗元,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到元大都,受尽折磨,始终不屈,忽必烈亲自劝降,他坚决拒绝,并于次年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江水辽阔,天空高远,可恨那无情的东风,不肯给予世间英雄豪杰以施展抱负的机会,蜀地的鸟儿,吴地的花朵,在夕阳的余晖中,我怎忍心看到荒凉的城池和破败的墙壁,铜雀台中的春色,金人身上的秋泪,这些仇恨依靠谁来洗雪?我腰间佩戴的宝剑,剑光闪闪,直冲斗牛之间,但空自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又有谁来赏识呢?

谁能相信,我这江海余生,竟然还能南行万里,只靠着两只小船,在寒冷的夜晚,我梦醒时分,看到雪点落在寒灯之上,泪水凝结在脸颊,花钿也沾湿了,我这薄命之人,长久地告别了知己,不禁要问,人生为何如此凄凉,欢乐和美好都零落了,二十年来,我没有家,也没有种竹,却还借竹来作为自己的名字,遥想当年,我骑着战马,手持长矛,英姿勃发,所写的新诗,都充满了建安时期的风骨。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英雄的惋惜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词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向往,情感深沉而复杂。

赏析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蜀鸟吴花”、“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等,既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词的思想内涵,词中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和惋惜,又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情感层次丰富而复杂,词的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美,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南行途中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当时,南宋已经灭亡,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忠臣和英雄,被元军俘虏并押往北方,在途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文天祥对时局的忧虑、对英雄的惋惜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民族英雄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