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射虎行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叉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落日旌旗玩武事,秋风鼓角动边雄。

盘雕骏足何当翥,穿兔弯弓势若虹。

老去功名空自惜,壮心犹在醉梦中。

作者及朝代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元和年间(806-820),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以诗酒为伴,曾一度从军边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刘叉的诗风峻急,多抒发不平之气,有时也流露出对功名的渴望与无奈。

作者简介

刘叉,字叉手,唐代中期的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不拘泥于礼法,刘叉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语言质朴而有力,风格独特,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多见,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种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精神。

译文

跟随他人一同射虎,那份豪情壮志始终未减;即便徒步至白头,我们的心境也颇为相同,夕阳西下,旌旗飘扬,我们在玩味着武事;秋风中鼓角声声,激荡着边疆的雄壮,那盘雕骏足何时能展翅高飞?弯弓射兔之时,箭势如虹般迅猛,老去之后,对功名只能空自惋惜;但那份壮心,仍在醉梦中萦绕不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射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豪情壮志的坚守和对功名的渴望,首句“随人射虎气终在”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次句“徒步白头心颇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认同和共鸣,后四句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射猎场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功名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射虎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对功名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随人射虎气终在”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暗示了他对功名的追求,而“徒步白头心颇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认同和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四句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射猎场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功名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有力,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边塞气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叉从军边塞期间,在边塞的生活中,刘叉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同时也感受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豪情,这些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产生了对人生、对功名的深刻思考,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豪情壮志的坚守和对功名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歌的某些特点,如描绘边塞风光、抒发豪情壮志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