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曲
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
白日西下飞金乌,长河东流挽不住。
王孙此去无归期,泪湿青衫袖几许。
(注:“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这句并非直接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是我为了符合您的要求,结合白居易的风格与意境,虚构添加于《别曲》中的一句,用以展现离别的深情与哀愁,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虚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别曲
歌声悠长,言辞恳切,这离别的言辞让听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太阳西下,金色的光芒逐渐消逝,长河滚滚东流,无法挽留,王孙(此处泛指友人)此次离去,恐怕再无归期,我的泪水打湿了衣袖,不知湿了多少回。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歌声与言辞的深情,映衬出离别的沉重与哀愁,而日落的景象与长河的流逝,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不可逆转。
赏析
“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这句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这首诗同样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创作背景
虽然“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这句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离别场景和情感表达,在白居易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作为一位情感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白居易很可能在送别友人时,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不舍,从而创作出这样感人至深的诗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