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美人
唐·韦庄
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花里逢君别君去,白日西斜掩门歇。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成为前蜀的重要官员,他的诗词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情感真挚,韦庄的诗风深受晚唐温庭筠影响,词则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洛阳的女儿容貌如花般美丽,而河南府的大尹(即太守)头发已经如雪般斑白,在这如花般的美人面前与你相逢,随后又与你分别,当夕阳西下时,我独自掩上门扉休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洛阳女儿的青春美丽与河南大尹的年老白发,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诗中的“洛阳女儿”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而“河南大尹”则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前两句通过“面似花”与“头如雪”的对比,突出了青春与老年的鲜明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则通过“逢君别君”与“白日西斜”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韦庄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之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韦庄作为一位历经战乱、饱尝人生艰辛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一种感慨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