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白居易
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露浓栖鹤起,风紧系鸿喧。
夜雨灯前酌,秋霜月下琴。
相思两地间,愁绝一身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展现了其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译文
傍晚时分,梧桐树叶纷纷落下,微寒的气息悄悄侵入皇宫的围墙,露水浓重,使得栖息的鹤儿振翅而起,风势加紧,系着的大雁也发出阵阵喧闹,夜晚,我在灯前独自饮酒,秋霜之下,月光之中,我弹奏着古琴,两地相思,愁绪满怀,身心俱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梧桐落叶、微寒入垣、露浓鹤起、风紧鸿喧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夜晚在灯前独酌,月下抚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首联“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以梧桐落叶和微寒气息为引子,奠定了全诗凄凉、孤寂的基调,颔联“露浓栖鹤起,风紧系鸿喧”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加深了这种氛围,颈联“夜雨灯前酌,秋霜月下琴”则转而描写诗人的个人行为,夜晚独酌、月下抚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尾联“相思两地间,愁绝一身心”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身心的疲惫。
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自然景象的萧瑟,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相思之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秋日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远离家乡和亲人,在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中,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自己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和相思之情的诗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白居易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