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祈雨

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上一句是什么?

宋·释宗杲

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

四海苍生俱饱暖,不须惆怅怨天游。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5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广传佛教,对当时佛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释宗杲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反映佛教思想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译文

果然,经过虔诚的祈雨仪式后,天空放晴,预示着今年必定会有一个好收成,这样一来,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不再需要因为天灾人祸而忧愁抱怨,怨天尤人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祈雨成功后,天气转晴,预示着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首句“果然香火开晴色”描绘了祈雨仪式后的晴朗天气,次句“从此年登定有秋”则直接点明了丰收的希望,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不再为生计发愁。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为背景,通过描绘天气变化来预示丰收,进而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教修养,又展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首句“果然香火开晴色”以祈雨成功后的晴朗天气为引子,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次句“从此年登定有秋”则直接点明了丰收的希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将个人的祈愿转化为对全天下百姓的祝福,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慈悲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在南宋时期游历四方、传播佛法的过程中,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作为一位具有深厚佛教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僧,释宗杲通过祈雨仪式来祈求上天保佑百姓免受灾害之苦,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祈愿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释宗杲作为一位高僧的慈悲心和责任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