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宦情似水年来淡,乡思如旌日自悬。
归梦有时随蝶去,闲情终日付沙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别的现实,情感深沉而细腻,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做官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淡,如同流水一般;而对家乡的思念却如同高悬的旗帜,每日都在心头飘扬,归家的梦想有时会随着蝴蝶一同飞去,闲暇时的心情则完全寄托给了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宦情似水年来淡: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淡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做官的热情逐渐消退。
乡思如旌日自悬:形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高悬的旗帜,日日不忘,时刻萦绕心头。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归隐思想的真实写照,首句“宦情似水年来淡”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用“似水”来形容这种情感的逐渐淡化,既形象又生动,次句“乡思如旌日自悬”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如同高悬的旗帜,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忘怀,后两句“归梦有时随蝶去,闲情终日付沙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归隐生活,梦境中的归家与现实中的闲情逸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自然的心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成为了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韦庄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