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放还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归田

老病放还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老病放还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

微躯此外更何求,祗有归田是计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之作,实际杜甫作品中并无完全一致的篇目,但融合了杜甫晚年心境与风格的元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因为年老多病被朝廷放还,蒙受皇恩浩荡却不知如何报答,我这微薄的身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只有回归田园才是最好的打算,万里漂泊,悲对秋景,常年在外做客;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生活艰难,愁苦怨恨,鬓发早已斑白;穷困潦倒,因病戒酒,愁绪更添。

释义

首联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被朝廷放还的无奈与感激之情,同时流露出对无法充分报答皇恩的愧疚,颔联则直接表明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心,认为这是目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矛盾,诗人通过“老病放还”的遭遇,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更是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虚构的创作背景可以设定在杜甫晚年时期,当时,杜甫因年老多病而被迫离开朝廷,回到家乡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面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国家的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这首诗并非杜甫真实作品,但它却很好地融合了杜甫晚年心境与风格的元素,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