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骨"成语的释义为:像行走的尸体,活动的骨架,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毫无生气的人或状态,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失去了灵魂和活力,只剩下躯壳在机械地行动,常用于贬义,强调其缺乏精神内涵和生命力。
1、行尸走骨的拼音:
xíng shī zǒu gǔ
2、行尸走骨的释义:
形容一个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只是机械地活着,缺乏生气和活力,通常用来形容人极度消沉、麻木或失去生活意义的状态。
3、行尸走骨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但具体哪一部文献最早使用难以考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
4、行尸走骨的例句:
自从他失去亲人后,就变得如同行尸走骨一般,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和希望。
5、行尸走骨的成语用法:
作为形容词短语,通常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作谓语、定语或宾语补足语。“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像行尸走骨一样。”
6、行尸走骨的示例:
示例一:他整天沉迷于游戏,不思进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行尸走骨。
示例二:长期的病痛折磨让她变得如同行尸走骨,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7、行尸走骨的近义词:
行尸走肉、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麻木不仁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缺乏生气、精神萎靡的状态。
8、行尸走骨的反义词:
生机勃勃、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活力四射等,这些词语则用来形容人充满生气、精神饱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