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善远罪成语的拼音

徙善远罪成语的拼音是“xǐ shàn yuǎn zuì”。

1、徙善远罪的拼音

徙善远罪成语的拼音

徙善远罪(xǐ shàn yuǎn zuì)

2、徙善远罪的释义

徙善远罪指的是趋向善良、远离罪恶,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积极追求美德,避免和远离罪恶行为。

3、徙善远罪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而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四人异方而同心,其声气相应,然后能克谐,克谐,然后能成,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其中虽未直接出现“徙善远罪”四字,但整体思想体现了追求善行、远离罪恶的儒家道德观念,后世据此提炼出此成语。

(注:由于《周易》原文较长且复杂,此处仅提供了与“徙善远罪”思想相关的部分背景信息,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原文作为出处。“徙善远罪”作为成语的明确出处可能难以精确到某一具体文献或语句,它更多地是儒家道德观念的一种概括和提炼。)

4、徙善远罪的例句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徙善远罪,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5、徙善远罪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积极追求善良和美德,避免和远离罪恶行为。

6、徙善远罪的示例

王先生一生秉持徙善远罪的原则,深受邻里尊敬。

7、徙善远罪的近义词

趋善避恶、向善去恶

8、徙善远罪的反义词

从恶如流、为非作歹

成语的出处和具体文献引用可能因版本和解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解释和示例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