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长望乡。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虽然“何似关山望处景,因人寄示陇头吟”并非直接出自王维的这首《陇头吟》全诗,但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围绕《陇头吟》进行解析,因为“陇头吟”作为边塞诗的题材,与所给关键词意境相符,且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作品中常有对边关景象的深刻描绘。)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译文
长安的少年游侠,夜里登上戍楼观看太白星(即金星)。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地照着边关,行走在陇山之上的人常常望着家乡的方向。
关山重重相隔万里难以越过,谁能坐着对着芬芳的月色呢?
流水本就令人肝肠寸断,坚硬的冰块更是伤害了马骨。
边塞之地飘摇不定哪里可以度过,遥远的边塞更加荒凉什么都没有。
野云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连着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向南飞翔,胡儿眼泪双双下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遮断,战士们应该用生命去追随将军出征。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在荒野之外,只能看到葡萄被运入汉家王朝。
释义
此诗通过描写边塞游侠、明月、关山、流水、坚冰、野云、雨雪、胡雁、胡儿等元素,展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以及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战争的残酷,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刻画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赏析
《陇头吟》以边塞游侠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苍茫与荒凉,以及战士们的思乡与无奈,诗中“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长望乡”等句,以明月、关山、行人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士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等句,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陇头吟》这首诗,表达了对边塞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虽然“何似关山望处景,因人寄示陇头吟”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与所给关键词高度契合,展现了王维作为边塞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