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成语的释义为:指专心地听别人讲(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讲的话,把自己的耳朵清洗一下,以表示尊重或虔诚地倾听别人说话,形容人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1、洗耳恭听的拼音:
xǐ ěr gōng tīng
2、洗耳恭听的释义:
指专心地听别人讲(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形容十分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3、洗耳恭听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原文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居数日,项羽益怒,因发兵北击齐,而遣使者至沛公所,责之曰:‘与沛公俱西灭秦,破军杀将,略地取城,数有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而三分关中地,封秦三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以距楚,即此三者,秦之降将也,秦之督军屠者,与诸侯共伐秦,破之,又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掘秦坟墓,楚怀王诸将皆曰“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其来,不足以封”,故听之,愿伯王勿听,因张良遂去,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汉王方食,张良至,曰:‘汉王急食,今有急事,王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陆贾往,使高帝谕项羽,项羽不听,今以何计?’良曰:‘沛公诚能听臣之计,则汉室可兴矣。’汉王曰:‘子房何计?’良曰:‘今项羽兵盛,不可与争锋,然汉王起蜀汉,定三秦,与诸侯击楚,此其势不两立,愿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勿战,令彭越、韩信挠楚之后,楚必求救于齐,齐王田荣与汉不合,而楚与战,两败俱伤,汉乃可出而取之,此纵横之术也,愿王勿疑。’汉王曰:‘善。’遂听张良计,遂出军,汉王欲捐关以东等弃之,独与张良、韩信、樊哙、夏侯婴四人从数百骑,欲从陈仓出,击楚,张良谏曰:‘王不可东,今独王出,多力者劫王,王且亡。’汉王曰:‘子房何怪至此?’良曰:‘臣闻‘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愿沛公听臣之计,勿从计失。’沛公曰:‘诺。’于是汉王听之,遂出军。”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洗耳恭听”四字,但后世根据“忠言逆耳而利于行”等表述引申出“洗耳恭听”的成语,用以形容虚心听取意见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出处并非《史记》原文中的某一句话,而是后世对古代贤臣虚心纳谏精神的概括。
4、洗耳恭听的例句:
对于您的教诲,我一定洗耳恭听,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
5、洗耳恭听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描写人的一种谦虚态度。
6、洗耳恭听的示例:
在会议上,他对于领导的指示总是洗耳恭听,认真记录,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
7、洗耳恭听的近义词:
倾耳细听、侧耳倾听、聚精会神地听等。
8、洗耳恭听的反义词:
充耳不闻、闭目塞听、置若罔闻等,表示对别人的话或建议不予理睬或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