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纬催寒断梦头,一眠双泪枕边流。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秋夜愁

络纬催寒断梦头,一眠双泪枕边流。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络纬催寒断梦头,一眠双泪枕边流。

孤灯照影心难定,冷月窥窗意未休。

欲寄锦书无雁字,空留玉笛有离愁。

相思何处堪消受,独坐空闺到晓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韦庄虽有多首描写秋夜愁绪的诗篇,但此首具体诗句及标题为构想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官至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对后世诗词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秋夜里,络纬(一种秋虫)的叫声催促着寒气,打断了我的梦境,醒来时,泪水已不知不觉浸湿了两边的枕头,孤灯映照下,我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心中难以平静;冷月透过窗棂,窥视着我的愁绪,似乎也没有停歇的意思,想要寄一封书信表达相思之情,却找不到传递信息的鸿雁;只留下那支玉笛,吹奏着离别的哀愁,这相思之苦,哪里是我能承受得了的?只能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闺房中,直到天亮秋意更浓。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虫鸣、孤灯、冷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或诗中人物)深深的相思之苦和无法排解的愁绪,络纬催寒,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无情流逝;双泪枕流,则直接展现了内心的痛苦和哀伤,孤灯与冷月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愁绪的深重。

赏析

韦庄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秋夜的愁绪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如络纬、孤灯、冷月等,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浓郁的秋夜氛围,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一眠双泪枕边流”等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欲寄锦书无雁字”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韦庄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推测,类似的秋夜愁绪可能源于他亲身经历的战乱离乱和个人情感的波折,韦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的相思之苦和愁绪难消,或许正是他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人生无常、情感脆弱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和无奈叹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