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江头春水涨,小船撑岸拾流薪。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畔夜泊

明月江头春水涨,小船撑岸拾流薪。全诗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明月江头春水涨,小船撑岸拾流薪。

孤村寂寂人烟少,独树萧萧夜色深。

渔火疏明临远岸,雁行斜断入遥林。

谁怜此夜无眠客,独倚蓬窗听水音。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他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交往密切,诗风清新自然,尤擅长乐府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张籍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江头,春水已经上涨,小船撑离岸边,我在水中拾起漂浮的柴火,孤独的村庄寂静无声,人烟稀少,只有一棵孤独的树在深沉的夜色中摇曳,远处的渔火稀疏而明亮,映照着岸边,雁群斜飞,消失在遥远的树林中,有谁能够怜惜这无眠之夜的我,独自倚靠在船篷的窗前,聆听着江水的波涛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边泊船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明月江头春水涨,小船撑岸拾流薪”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正在进行的活动,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江畔夜泊的孤寂景象,通过“孤村”、“寂寂”、“独树”、“萧萧”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眠,独自倚窗听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畔夜泊的静谧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诗中“明月”、“春水”、“小船”、“孤村”、“渔火”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不仅展现了江畔夜泊的自然风光,还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张籍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以入仕,在长期的漂泊和失意中,他可能对孤独和无眠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个夜晚,诗人泊船于江边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江畔夜泊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