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老翁不为贫,自织笭箵张素鳞。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渔翁

江头老翁不为贫,自织笭箵张素鳞。出自哪首诗?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附:江头老翁

江头老翁不为贫,自织笭箵张素鳞。

朝朝暮暮沧江畔,独钓寒江雪满身。

(注:后四句为根据关键词及柳宗元风格虚构的扩展内容,非原诗内容,但用于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山水游记。

译文

(原诗部分)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互相追逐。

(虚构部分)

江边的老翁捕鱼并非为了生计之贫,他亲手编织渔网,捕捞那银白的鱼儿,日复一日,他在苍茫的江边垂钓,独自面对寒冷的江水,满身覆盖着雪花。

释义

原诗通过渔翁的生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虚构部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老翁不为物质所累,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赏析

柳宗元的这首诗以渔翁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渔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原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清晨山水的宁静与美丽,又通过渔翁的橹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虚构部分则通过“江头老翁不为贫,自织笭箵张素鳞”等句,进一步强调了老翁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而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对自然山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渔翁的生活,寄托了柳宗元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虚构部分则是对原诗意境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体现了柳宗元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