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盘薄一都会,山色周遭万玉簪。的释义

这首诗词出自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其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地形盘薄一都会,山色周遭万玉簪。的释义

诗词原文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其二

元 萨都剌

地形盘薄一都会,山色周遭万玉簪。

云气半开新涨水,夕阳欲没小孤山。

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先祖居西域,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英宗侍读学士,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后因宫廷政变,辞官赴江南,在杭州、嘉兴等地任官,晚年居临安(今杭州),萨都剌是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咏史、描绘自然为主,著有《雁门集》。

译文

地形曲折环绕形成了一座繁华的都市,周围的山峦如同成千上万支玉簪点缀其间,湖面上云雾缭绕,新涨的水波若隐若现,夕阳即将西沉,小孤山在余晖中更显孤傲。

释义

“地形盘薄一都会”描绘了地形复杂、地势起伏的城市景象;“山色周遭万玉簪”则用比喻的手法,将周围的山色比作万支玉簪,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秀美与精致,后两句则通过云气、新涨的水和夕阳、小孤山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邮射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前两句通过地形和山色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山峦的秀美;后两句则通过云气、水波、夕阳和小孤山的刻画,进一步突出了湖面的美丽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萨都剌在游历高邮射阳湖时,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所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组《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邮射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第二首诗就是通过对地形、山色、云气、水波、夕阳和小孤山的描绘,展现了高邮射阳湖的美丽与宁静。

就是关于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其二》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