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怀乡
唐·杜牧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如水。
却指飞鸿烟漠漠,故园茱菊老江潭。
芦花淅沥雨霏霏,茅屋疏篱带落晖。
何处笛声吹不尽,寒塘空对月依稀。
(注:“却指飞鸿烟漠漠,故园茱菊老江潭”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现存的完整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牧的风格与意境拼凑或误传,但为便于解析,此处构想为一首假托杜牧之名的诗作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多抒发个人情怀与对时局的忧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译文
白雁在空中纷乱飞舞,秋天仿佛被白雪覆盖;清冷的露水使夜晚如同凉水般清凉,遥望天边,大雁南飞,烟雾茫茫,我的故乡啊,那里的茱萸和菊花想必已在江边的潭水旁老去,芦苇花在细雨中淅淅沥沥,简陋的茅屋和稀疏的篱笆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孤寂,何处传来悠长的笛声,似乎永远吹不完,而我,只能在这寒冷的池塘边,对着朦胧的月光空自叹息。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白雁、清露、飞鸿、茱菊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诗人身处异乡,望着远方的飞鸿,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
“却指飞鸿烟漠漠”一句,以飞鸿南飞、烟雾迷蒙的景象,象征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远方的向往;“故园茱菊老江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茱萸与菊花作为典型的秋日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而“老江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岁月无情、故乡遥远的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牧作为晚唐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基于杜牧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晚年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杜牧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外放任职,晚年更是经历了唐朝的动荡与衰败,这些经历无疑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在异乡漂泊时,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