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昔我过此暑正薄,是时此亭亦新作。的释义

诗词原文夏日过新亭宋·陆游昔我过此暑正薄,是时此亭亦新作。柳阴荷气满庭凉,水色山光相照灼。重来已见叶三落,坐久忽惊霜一掠。人生万事皆如梦,自笑区区记前诺。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

水火无情成语的释义

水火无情成语的释义指的是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它们所造成的灾害和危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常用来形容灾害或意外事故的严重性和无情性,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水火等自然灾害,加强防范意识,减少损失。1、水火无情的拼音: shuǐ huǒ wú qíng2、水火无情的释义: 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一旦失控,就会造成巨大的灾害,形容灾难的严重性和不可抗拒性,常用来警示人 …

几因江发蛮夷涨,欲问渔翁借短篷。的解释

诗词原文湘南逢雁唐·钱起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几因江发蛮夷涨,欲问渔翁借短篷。作者简介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坡集是其作品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

水火无交成语的拼音

水火无交成语的拼音是shuǐ huǒ wú jiāo。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互不往来,就像水和火一样不相容,没有交集。在拼音中,"shuǐ"代表水,"huǒ"代表火,"wú"代表没有,"jiāo"代表交集。1、水火无交的拼音: shuǐ huǒ wú jiāo2、水火无交的释义: 原指水火两种物质性质相反,无法相互交融,后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 …

幕府十年公勿厌,风霜满面我思东。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思东朝代:清代作者:黄遵宪幕府十年公勿厌,风霜满面我思东。归来依旧一寒士,只有梅花共醉中。作者简介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是近代中国“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黄遵宪的诗作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巨大变革,具有鲜明的时 …

忽来数纸丁宁甚,恍忆他时缱绻同。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来数纸书。无凭语,满惆怅,转梧桐、触絮萦丝,恍忆他时缱绻同,丁宁甚、结同心。作者及朝代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朝代:南宋作者简介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 …

水火不相容成语的拼音

水火不相容成语的拼音是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这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或两种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关系,无法和谐共处或相互融合。1、水火不相容的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2、水火不相容的释义: 水和火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物质,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蒸发水,因此它们无法共存或相互融合,形容两种事物或人 …

早岁耽诗老不工,但余多难似诗穷。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吟穷宋·陆游早岁耽诗老不工,但余多难似诗穷。灯前和泪看黄卷,梦里敲门送白翁。身是江湖潦倒客,心随鸥鹭去来中。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通。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

水火不兼容成语的解释

水火不兼容成语的解释是指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无法相互容纳或共存,比喻性格、立场或利益等根本对立,无法调和或相互接受,常用于形容人与人或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无法妥协的关系。1、水火不兼容的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2、水火不兼容的释义: 形容两种事物或两种力量之间根本对立,无法共存或调和,就像水和火一样不能相互融合。3、水火不 …

客中无酒可醉子,聊书所见为别言。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客中别言朝代:宋代作者:释绍嵩客中无酒可醉子,聊书所见为别言。野水悠悠春自去,落花狼藉月空圆。风前独坐孤灯暗,雨后闲行古寺寒。从此天涯各相忆,何时重见故人颜。作者简介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释绍嵩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