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别言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客中无酒可醉子,聊书所见为别言。
野水悠悠春自去,落花狼藉月空圆。
风前独坐孤灯暗,雨后闲行古寺寒。
从此天涯各相忆,何时重见故人颜。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释绍嵩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译文
身在异乡没有美酒可以沉醉,姑且写下眼前所见作为临别赠言,野外溪水悠悠流淌,春天悄然离去;落花满地狼藉,月亮却独自圆满,风前我独自坐着,孤灯昏暗;雨后我闲庭信步,古寺显得格外清冷,从此我们天各一方,彼此思念;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故人的容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离别友人的愁绪,首联点明主题,因无酒可醉,故以书写所见为别言;颔联描绘自然景象,春去花落,月圆人缺,暗含离别之意;颈联通过“独坐孤灯”和“闲行古寺”两个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尾联则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期待重逢之日。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巧妙地传达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诗中“野水悠悠春自去,落花狼藉月空圆”两句,既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落花的凋零,又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而“风前独坐孤灯暗,雨后闲行古寺寒”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异乡漂泊时,面对离别友人的情境而创作的,当时,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无法与友人共饮离别酒,故以书写所见为别言,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哀愁,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可能对其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从而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