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对面谁知我,宠辱当前莫问渠。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虚舟

虚明对面谁知我,宠辱当前莫问渠。全诗是什么?

宋·黄庭坚

世事悠悠似梦间,

虚明对面谁知我。

宠辱当前莫问渠,

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喜诗词文章,早年曾师从苏轼,深受其文学与思想的影响,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用典,语言锤炼,意境深远,书法方面,他擅长行书、草书,笔法纵横恣肆,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豁达的心境,其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都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世事如梦般飘渺不定,

在这虚明之境中谁能真正了解我呢?

眼前的宠辱得失不要去管它,

只愿将心中的烦恼与思绪寄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在面对宠辱得失时的豁达与超脱,首句“世事悠悠似梦间”直接点出主题,将世事比作梦境,暗示其虚幻不实,次句“虚明对面谁知我”进一步强调了在这种虚幻的世事中,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宠辱当前莫问渠”则表明诗人对宠辱得失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过分关注,末句“只将心事付沙鸥”则通过将心事寄托给沙鸥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世事悠悠似梦间”的比喻,揭示了世事的虚幻与无常,从而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在“虚明对面谁知我”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消极情绪中,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面对宠辱得失,将心事寄托给自由飞翔的沙鸥,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庭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的时期,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内心充满了感慨与无奈,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面对现实,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和豁达心境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