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松兮松兮,安得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
彷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踪。
山深路僻少人行,古木参天映日明。
风送松声听不尽,云开山色看无清。
幽禽啼处声声脆,野鹿游时步步轻。
欲问高踪何处觅,此中真意自分明。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释绍嵩并未创作过这样一首完整包含关键词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幽淡远的诗风闻名于世,他善于描绘山林景色,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作品中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松树啊松树,我怎能穿上布袜青鞋,在你的身旁徘徊流连,
仿佛追寻着那手持桂殳(一种木杖)的木客(山精)的高尚足迹。
山深路僻,行人稀少,只有参天的古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风吹松声,声声入耳,连绵不绝;云开雾散,山色青翠,美不胜收。
幽静的鸟儿啼叫,声声清脆悦耳;野鹿在林间游走,步履轻盈。
想要询问那高尚之人的踪迹在何处寻觅,其实这山中的真意已经分明。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色与生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诗中“松兮松兮”的呼唤,象征着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质的赞美;“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愿望;“桂殳木客之高踪”则是对超凡脱俗、隐逸高士的向往。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幽静与美丽,诗人以松树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林画卷,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听觉上的愉悦,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既有形又有神。
创作背景
虽然这是一首虚构的诗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宋代那个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历山水、抒发情怀的时代背景下,释绍嵩或许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与感受,他或许在某个深秋的午后,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