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岩
唐·韦应物
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
玉液飞琼浆,金樽映碧天。
松风鸣涧壑,云气绕山巅。
如此苍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灵秀的山峰标志着这片胜境,神秘的山洞紧挨着通达的河流。
琼浆玉液如同飞瀑倾泻,金樽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松风在山谷间呼啸,云气缭绕在山巅之上。
如此苍老嶙峋、突兀千年的山峰,难道不是福地聚集了天地间的神秀之气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仙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联点明仙岩的地理位置和胜境特色;颔联通过“玉液飞琼浆,金樽映碧天”的夸张手法,展现了仙岩的神奇与美丽;颈联以“松风鸣涧壑,云气绕山巅”描绘了仙岩的自然风光;尾联则以“如此苍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钟”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仙岩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仙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仙岩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诗人也通过描写仙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尾联的感叹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曾一度寄情山水,游历名山大川,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仙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游历过程中,诗人被仙岩的神奇与美丽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