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栽松二首·其二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栽。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霭。
买山莫种闲花柳,多觅松栽与柏栽。
碧涧安根易,红尘拂面来。
凌风心自远,含雪貌犹开。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亲手栽下的小松树还未长到一尺高,心中对它充满了喜爱,它在苍翠的山涧底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云雾湿润,烟霭缭绕,购买山林时不要种植那些闲花闲草,而应该多寻找松树和柏树来栽种,碧绿的山涧是它们安根立命的好地方,远离了红尘的纷扰,它们在风中挺立,心志高远,即使身上覆盖着白雪,也依然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希望它们能永远如此,年年都有新的生机与气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亲手栽种的小松树,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格的赞美,诗人认为,在山林间种植松树和柏树,比种植闲花闲草更有意义,因为它们能够经受住风雨的考验,保持自己的本色,诗人也借松树和柏树寄托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载体,寓情于景,借物言志,诗人通过描绘小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展现了其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格,诗人也通过对比闲花闲草和松树柏树的不同,强调了后者在品格上的优越性,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寄托了他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山林期间,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时他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诗歌,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描写亲手栽种的小松树,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格的赞美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