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守道
唐·孟郊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安能学蜉蝣,朝生暮即朽。
作者及朝代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工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以“苦吟”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郊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作者简介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羁留洛阳,屡试不第,直到46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尉,他性情耿直,不事权贵,一生贫困潦倒,孟郊的诗作多抒发个人的穷愁苦怨,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自然,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在周孔(指儒家学说)的领域里径直前行,不被各种杂乱的学说所诱惑。
怎么能像那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样,生命短暂而轻易消逝呢?
释义
“径驰周孔域”意指坚定地沿着儒家学说的道路前进,不受其他思想的干扰。“不为杂说诱”则表达了诗人坚守正道,不被各种杂乱的学说所迷惑的决心。“安能学蜉蝣,朝生暮即朽”则是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不愿虚度光阴,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说的坚定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径驰周孔域”与“为杂说诱”的两种不同人生选择,强调了坚守正道的重要性,诗人以蜉蝣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进一步突出了珍惜时光、追求永恒精神价值的必要性,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孟郊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孟郊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人坚守儒家学说,不为世俗所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在孟郊看来,只有坚守正道、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才能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