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的解释

诗词原文

佛说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的解释

唐·白居易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行经红叶意犹新。

寒灯不继前宵梦,晓日还供本寺人。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佛门寂静,使我身心淡泊,溪水细雨轻轻洗去旅途的尘埃。

卧看白云,情感未尽;行走红叶间,心意犹新。

寒夜孤灯无法延续前夜的梦境,清晨日光又照耀着寺庙的僧人。

更将无边的法界虚空,全部纳入佛身的一个毛孔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寺庙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首联写诗人身处佛门,心境淡泊;颔联写诗人卧看白云、行走红叶间的悠闲心境;颈联写寒夜孤灯与清晨日光的交替,暗示时间的流逝;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空”的领悟,认为无边的法界虚空都可以纳入佛身的一个毛孔,体现了佛教的包容与广大。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尾联“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体现了佛教“空”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佛教的包容与广大,以及万物皆空、万物皆一的深刻哲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平易,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人生变故,他晚年信奉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寺庙中的生活场景和表达对佛教“空”的领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