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朝代:宋
作者:释绍昙
人文一以著,尧舜垂衣裳。
礼乐三王治,何须问汉唐。
作者简介
释绍昙,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僧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末年,以诗文和禅理著称,尤其擅长以禅理入诗,作品多收录于《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中,释绍昙的诗风清新自然,寓意深远,深受后世禅僧和文人的推崇。
译文
人文之道一旦确立,尧舜便开始制定礼仪制度,垂示天下以衣裳之制,从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治理来看,后世又何必再去追问汉唐的兴衰更替呢?
释义
“人文一以著”指的是人文之道的确立,即人类社会的文明教化开始形成。“尧舜垂衣裳”则是指古代圣王尧舜通过制定礼仪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得以有序运行。“礼乐三王治”进一步强调了夏、商、周三代通过礼乐制度来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何须问汉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淡然态度,认为只要遵循人文之道和礼乐之治,便无需过分关注具体朝代的更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文之道和礼乐之治的深刻认识,首句“人文一以著”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人文之道的重要性,次句“尧舜垂衣裳”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人文之道在古代圣王治世中的具体应用,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礼乐之治在历代王朝中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既体现了禅宗僧人的禅理思维,又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迭频繁,释绍昙作为一位禅宗僧人,对于历史兴衰更替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淡然的态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文之道和礼乐之治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从容应对,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禅宗僧人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思想倾向和心态。
释绍昙的这首诗《颂古五十五首·其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文之道和礼乐之治的深刻认识,展现了禅宗僧人的禅理思维和对于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禅宗僧人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思想倾向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