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湖春日
宋·欧阳修
长堤犹忆直如弦,学士蒙恩剩赐钱。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争妍。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欧阳修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还记得那长长的堤岸笔直如琴弦,学士我因蒙受皇恩而得到了额外的赏赐,醉意中折下一两枝残梅,也不妨碍桃李在春风中竞相绽放。
释义
“长堤犹忆直如弦”描绘了西湖边一条笔直的长堤,如同琴弦一般,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怀念。“学士蒙恩剩赐钱”则是指诗人自己作为学士,因受到皇帝的恩宠而获得了额外的赏赐,这里既有对皇恩的感激,也透露出一种文人得志的喜悦,后两句则通过折梅、观桃李等细节,展现了诗人春日游湖时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堤、残梅、桃李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首句“长堤犹忆直如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西湖长堤的笔直与美丽,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次句“学士蒙恩剩赐钱”则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又透露出一种文人得志的自豪与喜悦,后两句则以折梅观桃李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春日游湖的闲适与惬意,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使身处逆境或遭遇挫折,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西湖春日游览时所作,当时,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才华出众而备受皇帝赏识,多次获得赏赐和提拔,在这样一个春风得意的时刻,他游览西湖,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与自豪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作为一代文豪的才华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