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唐·卢照邻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骅骝失路蹄踣铁,桃李无言花自惊。
雄图乍断韩山翠,空计还迷楚水清。
扰扰冠盖徒,零落青门埃。
作者及朝代
卢照邻,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36年,卒于约680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但因仕途困顿,晚年身患恶疾,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自杀,年仅四十四岁。
作者简介
卢照邻出身望族,自幼聪颖好学,博涉经史,初唐时期,他曾任新都尉,后因病辞官,长期隐居,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真挚,风格奔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七言歌行,气势磅礴,语言优美,被誉为“初唐四杰”中的佼佼者。
译文
季布从前未显达时,身受屈辱而功名未成。
骏马迷途,马蹄跌倒在铁一般的道路上;桃李无言,花朵却自行凋零而惊颤。
宏伟的抱负在韩山翠色中断绝,空泛的计谋还迷失在楚水的清流中。
那些纷纷扰扰的达官显贵们,最终都零落在青门的尘埃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季布等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权贵们追逐名利、最终却难免零落的感慨,诗中“扰扰冠盖徒,零落青门埃”两句,尤为深刻地揭示了权贵们的悲哀命运。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和权贵们的悲哀命运,尤其是“扰扰冠盖徒,零落青门埃”两句,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艺术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仕途困顿、生活艰难的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和权贵们的悲哀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他也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和人生感慨,在唐代初期,社会风气浮躁,权贵们追逐名利、互相倾轧,而诗人却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愿随波逐流,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