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全诗原文如下: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却放东风吹冻裂,遣渠堤柳又新条(注:此句实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融入,非原诗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尝试围绕这两句意境与全诗相结合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原诗)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各占一春,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融入句意)而春风不仅吹落了杏花,更吹裂了冰封的河面,让那堤岸上的柳树得以抽出新条,展现出勃勃生机。
释义:
此诗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作者寄情于物,体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融入的“却放东风吹冻裂,遣渠堤柳又新条”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生机与力量,以及自然界的轮回与新生。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以杏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保持高洁之志的情怀,原诗前两句通过描绘杏花的美丽与妖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杏花被吹落的不同命运,强调了坚守高洁的重要性,而融入的“却放东风吹冻裂,遣渠堤柳又新条”则增添了春天的力量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退居金陵,晚年对往昔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产生悔意,心情落寞,此诗可能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北陂杏花的美丽与高洁,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融入的“却放东风吹冻裂,遣渠堤柳又新条”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仍不失希望,期待新生的积极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却放东风吹冻裂,遣渠堤柳又新条”并非原诗内容,因此在赏析与创作背景部分,我们尝试将其与全诗意境相结合进行阐述,以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