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风不放百花开。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风不放百花开。全诗是什么?

恨春

唐·李山甫

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风不放百花开。

殷勤为报看花客,此去东篱空复回。

作者简介

李山甫,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宣宗至唐昭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律诗,风格峻拔,气势雄浑,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野外的青草郁郁葱葱,却都充满了怨恨,因为春风迟迟不肯让百花盛开,我满怀诚意地告诉那些前来赏花的人们,你们此去东边的篱笆旁,恐怕只会失望而归。

释义

这首诗以“恨春”为题,通过描绘野草青青却未得春花相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迟不肯展现其全部美丽的怨恨,首句“野草青青都是恨”以野草为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满与遗憾;次句“春风不放百花开”则直接点明了怨恨的对象——春风,它似乎故意延迟了春天的到来,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告知赏花客的结果,强化了这种失望与怨恨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不满与怨恨,首句以“野草青青”与“都是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次句“春风不放百花开”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赋予了主观意志,使其成为了诗人怨恨的对象,后两句则通过告知赏花客的结果,将诗人的失望与怨恨推向了高潮,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遭遇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有才华的士人难以得到重用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李山甫作为其中的一员,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挫折和困境,他在这首诗中借春天迟来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怨恨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