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台怀古
唐·刘禹锡
姑苏台上鹿麇来,流水千年去不回。
碧草自生宫殿处,白云长绕帝王台。
当时歌舞人何在,今日登临意已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最后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实际上出自刘禹锡的另一首诗《枫桥夜泊》,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以营造怀古氛围,但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分析基于前六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尤其擅长咏史怀古诗,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感慨与时代变迁,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姑苏台上曾经有鹿群自由往来,千年的流水却一去不复返,碧绿的青草在宫殿废墟上自生自灭,白云长久地缭绕在昔日的帝王之台上,当年那些载歌载舞的人如今在哪里?今日我登临此地,心中已满是灰意。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姑苏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不再、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鹿麇来往、流水不回,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与历史的不可逆转;宫殿废墟上的青草与长绕的白云,则映衬出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鲜明对比。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人以姑苏台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2、对比鲜明:通过“鹿麇来”与“流水去不回”的对比,以及宫殿废墟与自然生长的青草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3、情感真挚:诗人以“当时歌舞人何在,今日登临意已灰”直接抒发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哀叹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多次贬谪,对社会的变迁与人生的起伏有着深刻的体验,此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游历姑苏台时所作,面对昔日繁华的遗迹,诗人不禁感慨万千,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与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