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塞行》
朝代:唐
作者:李颀
酒泉张掖近天山,大漠风云指顾间。
铁骑如飞旌旗展,胡笳声断塞鸿闲。
黄沙漫漫迷人眼,落日沉沉映马前。
壮志未酬身先老,边关遥望泪潸然。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李颀虽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以边塞诗著称,风格豪放飘逸,意境雄浑壮阔,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酒泉和张掖两地紧邻天山,大漠中的风云变幻只在眨眼之间,铁骑如飞,旌旗招展,胡笳声在边塞中断断续续,鸿雁悠闲地飞翔,黄沙漫天,几乎要迷住人的双眼,落日余晖沉沉地映照在战马之前,壮志未酬人已先老,遥望边关,不禁泪流满面。
释义:
本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首联点明地点,酒泉、张掖与天山相邻,暗示了边塞的辽阔与重要;颔联通过铁骑、旌旗、胡笳和鸿雁等意象,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与边塞生活的孤寂;颈联以黄沙和落日描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荒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身先老去的无奈与悲伤。
赏析:
本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荒凉、战争的紧张与残酷以及诗人的豪情与无奈,诗中既有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诗人以“大漠风云指顾间”形容边塞风云变幻之快,以“黄沙漫漫迷人眼”描绘边塞环境的恶劣,以“壮志未酬身先老”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意境雄浑壮阔,情感深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唐代时期,边塞战争频繁,许多诗人以边塞为题材进行创作,李颀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也寄托了诗人对壮志未酬、身先老去的无奈与悲伤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为虚构,但反映了唐代边塞诗人的共同情感和创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