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夷叔空相况,三百年前黄蕴生。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屈原夷叔空相况,三百年前黄蕴生。的解释

题古意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屈原夷叔空相况,三百年前黄蕴生。

独抱遗编吊汨水,千秋终见一心人。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屈原与伯夷叔齐只能空自相比,三百年前还有黄蕴生这样的忠贞之士。

他独自抱着遗留下来的典籍在汨罗江边凭吊,千百年来终于见到了与他一样忠贞不渝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首句“屈原夷叔空相况”中,屈原和伯夷叔齐都是古代忠贞不渝的典范,但诗人用“空相况”三字,暗示了这种精神在后世或许难以找到共鸣,次句“三百年前黄蕴生”则点出了三百年前还有黄蕴生这样的忠贞之士,为后文铺垫,后两句“独抱遗编吊汨水,千秋终见一心人”则具体描绘了黄蕴生独自凭吊汨罗江,怀念屈原的情景,并强调了他的忠贞精神千载难逢,终于得到了诗人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将屈原、伯夷叔齐与黄蕴生相提并论,突出了黄蕴生的忠贞品质,诗人也通过“空相况”和“千秋终见一心人”等词句,表达了对这种精神在后世难以找到共鸣的遗憾和欣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古人的敬仰,也有对后世的期许。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龚自珍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他深感国家危亡,民族危机深重,因此他积极倡导改革,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望,他希望通过赞美黄蕴生这样的忠贞之士,来激励后人保持忠贞不渝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