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
唐·白居易
凉月团团当槛白,秋花冉冉隔帘多。
轻风袅袅吹帘影,清露泠泠湿绮罗。
此夜相思君不见,今宵秋梦著谁何。
何时共坐西窗下,共剪西窗烛影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
译文
清冷的月亮圆圆地挂在栏杆边,洁白无瑕;隔着帘幕,秋花柔美地绽放,数量繁多,微风轻轻吹拂着帘影,清凉晶莹的露水打湿了绮丽的衣裳,在这个夜晚,我思念着你,你却看不见;今晚我的秋梦里,又会遇见谁呢?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共同剪去西窗上那倾斜的烛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通过月、花、风、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的氛围,诗人以“凉月团团”和“秋花冉冉”开篇,既点明了季节,又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随后,通过“轻风袅袅”和“清露泠泠”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凄清,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期待重逢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哀愁与思念,诗中的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又不失雅致,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的“何时共坐西窗下,共剪西窗烛影斜”一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远离亲人朋友,在秋夜的静谧与清冷中,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哀愁,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期待重逢的愿望,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感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