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越州杨给事宅
唐·杜牧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返故居。
水石清华偏对月,
花楼绮阁半开书。
再远馆娃宫里客,
两去河阳谷口居。
杨子解怜同好者,
肯教空度岁华初。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七言绝句著称,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译文
装饰华丽的船只悠悠离去,
仿佛是神仙回到了昔日的居所。
水石清华之处偏偏对着明月,
花楼绮阁之中半掩着书籍。
再次远离了馆娃宫中的宾客,
两次离开了河阳谷口的居所。
杨给事懂得怜惜志同道合的朋友,
怎会让岁月在空虚中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杨给事宅的优美环境和主人的高雅情趣,以及诗人与杨给事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以“兰桡画舸”形容船只的华丽,暗示主人的身份地位;颔联通过“水石清华”和“花楼绮阁”描绘宅院的清幽雅致;颈联则通过“再远馆娃宫”和“两去河阳谷”表达主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自然清幽的向往;尾联则点明诗人与杨给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杨给事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杨给事宅的优美环境和主人的高雅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颈联的“再远馆娃宫”和“两去河阳谷”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自然清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时,为友人杨给事所作,杨给事是杜牧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杜牧在越州期间,曾多次造访杨给事宅,对宅院的优美环境和主人的高雅情趣深感赞叹,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友人和表达友情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