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秋景

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的意思及出处

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

孤烟迷远岸,片月照寒流。

野旷人踪稀,山深鸟语幽。

何当弃尘事,来此共悠游。

作者:王绩(约589年-644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文学家、诗人,他性格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来的唐诗发展有一定影响,王绩曾三仕三隐,在隋唐之际有一定名气,被时人称为“斗酒学士”。

译文

落日余晖洒在清澈的溪流之上,梓树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远处的岸边被孤烟所迷蒙,一轮弯月映照着寒冷的溪流,原野空旷,人迹罕至,深山之中,鸟鸣声声,更显幽静,何时能抛却尘世琐事,来此与友人一同悠游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清溪、梓树、孤烟、片月、旷野、山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旷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落日清溪上,凉风梓树秋”以落日、清溪、凉风、梓树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面,颔联“孤烟迷远岸,片月照寒流”进一步描绘了远岸的孤烟和寒流上的片月,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颈联“野旷人踪稀,山深鸟语幽”则通过旷野的空旷和山深的幽静,进一步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清幽,尾联“何当弃尘事,来此共悠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创作背景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他一生三仕三隐,对尘世纷扰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面对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色,心生感慨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尚情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