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守家吟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
家贫无长物,但有亲情厚。
柴门虽简陋,风雨亦无忧。
但愿人长久,岁岁共欢游。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居无锡(今属江苏),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著有《梁溪集》等。
译文
妻儿共处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日日夜夜都谨慎地相互守护,家中虽然贫穷,没有什么值钱的财物,但家人之间的亲情却十分深厚,柴门虽然简陋,但在风雨中也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无忧,只希望家人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年年岁岁都能共享欢乐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共居简陋之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人平安幸福的祝愿,诗中“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直接点题,展现了家人之间的紧密团结和相互守护;“家贫无长物,但有亲情厚”则进一步强调了亲情的可贵,即使物质条件匮乏,家人之间的情感依然深厚;“柴门虽简陋,风雨亦无忧”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比物质条件更加重要;“但愿人长久,岁岁共欢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长久团聚、共享欢乐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人平安幸福的祝愿,诗中通过描绘家人共处简陋之处的情景,突出了亲情的可贵和家人的相互守护,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比物质条件更加重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纲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诗人更加珍视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团聚时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人长久团聚、共享欢乐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家庭、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弥足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