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凌虚台

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

万象皆从人意得,四时自有此中生。

迥无尘土飞埃到,时有笙歌笑语声。

莫向此中争得失,须知台榭自天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虽多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译文

半空中的楼阁显得庄严而清净,仿佛整个宇宙间的冲和之气都凝聚在这里,明亮耀眼,世间万物都随着人的心意而变化,四季的更迭也自然在这楼阁中展现,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污染,但有时也能听到悠扬的笙歌和欢声笑语,不要在这里争名夺利,要知道这高台楼阁是自然天成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凌虚台的壮丽景象和超凡脱俗的氛围,首句“半空楼阁肃虚清”点出了凌虚台的高耸和清幽;次句“浑象冲融灏气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祥和与光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凌虚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半空楼阁”与“肃虚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浑象冲融灏气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凌虚台仿佛成为了宇宙间的一个神秘所在,后两句的议论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要学会顺应自然、超脱世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他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心情抑郁,但并未因此消沉,相反,他通过游览山水、吟咏诗词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凌虚台就是他常去游览的一处胜地,在这首诗中,苏轼以凌虚台为题材,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和独特意境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