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的成语解释是指一个人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形容文化水平极低或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缺乏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文盲或学识浅薄的人。
1、不识一丁的释义:
不识一丁,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一丁”在这里是“一个字”的意思,用以强调其学识的极度匮乏。
2、不识一丁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原句中的“两石力弓”指的是能拉开两石(古代重量单位)重的弓,用以比喻有勇武之力,但相比之下,识字的文化修养更为重要。
3、不识一丁的例句:
他虽然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但却不识一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4、不识一丁的分解解释:
- “不”表示否定;
- “识”意为认识、知道;
- “一”表示数量上的“一个”;
- “丁”在这里特指“字”,是古时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丁”字含义有所不同。
5、不识一丁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完全没有文化或学识,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虽有体力但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
6、不识一丁的示例:
在那个年代,许多农民由于条件限制,都不识一丁,连简单的书信都无法阅读或书写。
7、不识一丁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等,都用来形容人缺乏文化知识或学识浅薄。
- 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等,则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全面理解“不识一丁”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