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释义是指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常用来比喻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只看到表面现象或局部情况,未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深层含义。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释义:
“不识庐山真面目”意指未能真正了解或看清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常用来比喻对某人或某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未能洞察其内在的真实情况。
2、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出处:
这句成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通过描绘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所得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难以全面认识事物本质的道理。
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例句:
“尽管我与他共事多年,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对他的真正能力和性格了解得太少了。”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分解解释:
- “不识”:不认识,不了解。
-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此处用作比喻。
- “真面目”:真实的面貌,本质或真相。
5、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缺乏深入了解,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未能洞察其内在的真实情况,在句子中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6、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示例:
在评价一个复杂的项目时,如果只关注表面的进度和成果,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和挑战,就可能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境,导致决策失误。
7、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都表示只看到部分而未能看到整体或本质。
- 反义词:洞若观火、了如指掌、明察秋毫等,都表示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看清其本质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