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三贤
唐·韦庄
昔日三贤居此地,高风千载想遗容。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而闻名,此诗被誉为“秦妇吟秀才”,中和三年(883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后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乾宁元年(894年)再入朝,任左补阙,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割据四川称帝,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风格清新,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从前有三位贤士曾居住在这里,他们高尚的风范千百年来让人怀念他们的遗容,回首看看这三位君子,谁最像谁呢?大概要数张良(子房)的家世和风范最为高洁吧。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对历史上三位贤士的追忆与敬仰之作,首句“昔日三贤居此地”直接点明主题,说明这三位贤士曾在此地居住,次句“高风千载想遗容”则表达了对这三位贤士高尚品德的怀念与敬仰,认为他们的风范千载难逢,令人难以忘怀,后两句“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则通过对比,认为在这三位贤士中,张良(子房)的家世和风范最为高洁,最为值得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上贤士的敬仰与怀念,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张良(子房)的高风亮节,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观念,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生平经历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历史上的贤士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品德和风范是时代的楷模,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可能与韦庄个人的道德追求和文化修养有关,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提到了“三贤”和“子房”,但具体指的是哪三位贤士以及他们与张良的关系,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读,但也需要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