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猿声
唐·韦庄
万木苍苍一径微,
秋声听罢泪沾衣。
那知此夜闻猿处,
忽有新诗随雁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茂密的树林中,一条小径显得格外狭窄,秋天的声音听罢让人泪水沾湿了衣裳,哪里知道在这夜晚听到猿啼的地方,竟然有新写的诗句随着大雁一同飞来。
释义
万木苍苍:形容树木茂密,苍翠欲滴。
一径微:一条小路非常狭窄。
秋声:指秋天的风声、落叶声等自然声响,也暗含了离愁别绪。
那知:哪里知道。
新诗随雁来:比喻远方的朋友或自己突然有了灵感,写下新诗,仿佛随着大雁一同飞来。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的山林为背景,通过描绘猿啼声引发的情感波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万木苍苍一径微”描绘了山林幽静、树木葱郁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次句“秋声听罢泪沾衣”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愁,秋声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更让他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和离别的痛苦,后两句“那知此夜闻猿处,忽有新诗随雁来”则笔锋一转,以新奇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这孤寂的夜晚听到猿啼,却意外地收到了远方友人的新诗,仿佛是大雁带来的慰藉,让诗人的心情得到了一丝宽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漂泊异乡、远离亲友的时期,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庄作为一位文人,经历了许多离愁别绪和人生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韦庄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