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溃金堤薄俗颓,圣门谁与嗣云来。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堤溃蚁穴

蚁溃金堤薄俗颓,圣门谁与嗣云来。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蚁溃金堤薄俗颓,圣门谁与嗣云来。

儒风扫地斯文丧,独抱遗经泪满腮。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诗、词、文皆有成就,是南宋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哀婉之作,其词则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蚂蚁虽小,却能溃毁坚固的金堤,世俗风气败坏至此,在圣人的门徒中,谁能继承并发扬光大这崇高的道义呢?儒家的风气已被彻底摧毁,文化道德沦丧,我独自抱着先贤的遗经,泪流满面。

释义

“蚁溃金堤薄俗颓”以蚂蚁溃堤的比喻,形容微小的力量也能造成巨大的破坏,暗指世俗风气的败坏;“圣门谁与嗣云来”则表达了对圣人之道后继无人的忧虑。“儒风扫地斯文丧”直接指出了儒家文化的衰落,“独抱遗经泪满腮”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深感痛心,独自缅怀先贤,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以蚂蚁溃堤的典故开篇,寓意深刻,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的批判,也是对儒家文化衰落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比“蚁溃金堤”与“圣门嗣云”的渺小与伟大,强调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危机,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儒家文化衰落的悲痛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批判精神,又有怀旧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儒家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刘克庄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学家,对这一现象深感忧虑和痛心,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儒家文化衰落的哀悼和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