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道德愈难期往哲,事功无复望时贤。
千秋壮观仍谁继,万古雄图岂偶然。
莫向东风悲落叶,且随流水看桃花。
青山不老情长在,白发频生梦未休。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道德的高尚越来越难以期望于古代圣贤,建立事功也不再指望当代的贤能之士,千秋万代的壮观景象还有谁能继承,万古流传的宏伟蓝图岂能是偶然形成,不要向东风悲叹落叶的凋零,姑且随着流水去观赏桃花的盛开,青山不老,情感长存,白发频生,梦想却从未停止。
释义
首联“道德愈难期往哲,事功无复望时贤”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道德高尚和建立事功的敬仰,以及对当代贤能之士在这两方面的失望,颔联“千秋壮观仍谁继,万古雄图岂偶然”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传承的艰难和英雄辈出的不易,颈联“莫向东风悲落叶,且随流水看桃花”则转而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落叶凋零的萧瑟景象,也要随流水去欣赏桃花的盛开,尾联“青山不老情长在,白发频生梦未休”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山不老、情感长存的感慨,以及自己虽然年老但梦想未休的坚韧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怀古伤今之作,通过对古代圣贤和当代贤能之士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英雄辈出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道德”和“事功”为评判标准,对古代圣贤和当代贤能之士进行了评价,既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当代贤能之士的失望,诗人并没有因此陷入悲观绝望,而是以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社会风气的败坏,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道德高尚和建立事功的敬仰,以及对当代贤能之士在这两方面的失望,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种希望和憧憬既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