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的释义

这首包含关键词“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下面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的释义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洛阳尉、右台殿中侍御史、尚书考功员外郎等职,因事获罪,贬为泷州参军,后遇赦北归,途中作诗明志,有《渡汉江》等名篇传世,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阴历十月,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我却要继续前行,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江水静谧,潮水初落,林间昏暗,瘴气弥漫难以消散,岭外的浮云映衬着天空的色彩,落日余晖映照在我这个旅人的心中,明天回望故乡的方向,应该能看到那陇头的梅花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庾岭北驿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的孤独与艰辛,诗中“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两句,以自然景象寓情于景,浮云和落日象征着诗人漂泊无定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大雁南飞、江水静谧、林间昏暗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从而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特别是“浮云岭外色,落日旅中心”两句,以浮云和落日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被贬谪途中经过大庾岭北驿站时所作,当时,宋之问因事获罪,被贬为泷州参军,途中经过大庾岭,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坎坷、人生漂泊中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