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夷门翁、屠肆儿,抱关鼓刀知是谁。的解释

诗词原文

大梁城东作

又不见夷门翁、屠肆儿,抱关鼓刀知是谁。的解释

唐·李贺

杳杳天低鹳影孤,秋河织女夜踟蹰。

梁王老去愁肠断,又不见夷门翁、屠肆儿,抱关鼓刀知是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描绘幽奇冷峭的意境,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激越,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天空低沉,鹳鸟的影子孤单地划过天际,秋夜里的银河与织女星座仿佛在徘徊犹豫,梁王(指战国时的魏无忌,信陵君)已经老去,心中愁苦万分,而那些曾经在他身边的夷门翁(指侯嬴)和屠肆儿(指朱亥)等英雄豪杰,如今又在哪里呢?那些曾经守门、杀猪的人,谁又能知道他们是谁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梁城(今河南开封)的秋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杳杳天低鹳影孤”描绘了空旷寂寥的自然景象,“秋河织女夜踟蹰”则借神话中的织女形象,暗喻世事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后两句则直接点出梁王老去、英雄不再的悲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迟暮的深深感慨。

赏析

李贺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引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诗中“又不见夷门翁、屠肆儿,抱关鼓刀知是谁”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社会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刻批判,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英雄迟暮的同情,诗中的语言瑰丽奇特,意象丰富,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关,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心中常怀忧愤之情,他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英雄豪杰往往难以施展才华,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大梁城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