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乐生慷慨从西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燕歌行

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乐生慷慨从西来。出自哪首诗?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其中部分)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乐生慷慨从西来。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听吹笛》《别董大二首》等。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燕赵之地昔日黄金台上招贤纳士的盛况吗?乐毅慷慨激昂地从西边来到燕国。

(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及全诗意境的意译,原诗中并无直接对应的完整句子,但“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一句可理解为对古代招贤纳士场景的描绘,而“乐生慷慨从西来”则是对勇士慷慨赴难的赞美,两者结合,形成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追忆与敬仰。)

释义

“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一句,借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明君主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向往。“乐生慷慨从西来”则是以乐毅为例,赞美那些为了国家大义,慷慨激昂、不远千里而来的勇士。

赏析

此句虽非全诗的核心,但却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力,通过“黄金台”与“乐生”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中能够重现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也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沉,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唐朝边境战事频繁,诗人有感于边疆战士的艰辛与牺牲,以及朝廷对边疆战士的忽视与不公,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诗中通过对边疆战士英勇抗敌、艰苦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赏罚不明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乐生慷慨从西来”这一句,则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古代英明君主与勇士的追忆与向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与寄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